一、气溶胶与单分散性定义
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,其微粒粒径范围通常为1 nm~100 μm。而单分散气溶胶特指气溶胶中所有微粒的粒径高度均一,这种特性使其在科学研究、工业检测和医疗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二、单分散气溶胶发生器的核心目标
通过精密控制技术,生成粒径分布极窄、浓度稳定的气溶胶,满足以下需求:
科学研究:大气污染模拟、气溶胶光学特性分析、病毒传播研究等;
工业检测:空气过滤器效率测试、粒子计数器校准、半导体洁净室认证;
医疗应用:吸入式药物递送、肺部沉积模型验证。
三、单分散气溶胶生成原理与技术分类
1. 振动孔板法
原理:
利用压电陶瓷驱动微米级孔板高频振动,将液体通过均匀孔洞挤出,形成连续液柱;
液柱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断裂为均一液滴,经干燥或挥发后得到固态单分散微粒。
关键技术:
孔板设计:单孔或多孔阵列,孔间距需避免液滴融合;
振动同步控制:液滴断裂频率与振动频率严格匹配,确保粒径一致性;
干燥模块:通过加热或惰性气体快速去除溶剂,防止液滴聚并。
特点:
粒径范围:0.5~50 μm,RSD≤3%;
适合生成固态微粒或低挥发性液体气溶胶。
2. 旋转盘雾化法
原理:
液体通过离心力从高速旋转的圆盘边缘甩出,形成均匀液膜;
液膜在盘边缘破碎为微小液滴,粒径由转速和液体表面张力共同决定。
关键技术:
转速稳定性:采用无刷电机,转速波动<0.1%;
边缘锯齿结构:在盘边缘刻蚀微槽,控制液膜断裂位置,提升单分散性。
特点:
粒径范围:1~100 μm,RSD≤5%;
适合生成高浓度液体气溶胶。
3. 冷凝生长法
原理:
将挥发性物质蒸气与载气混合后快速冷却,蒸气在凝结核表面凝结生长;
通过控制冷凝温度梯度和停留时间,使所有粒子同步生长至相同粒径。
关键技术:
凝结核预生成:采用电喷雾或扩散法生成均一纳米级种子;
饱和-冷凝腔设计:多级温控实现蒸气过饱和度的精确调控。
特点:
粒径范围:50 nm~2 μm,RSD≤2%;
适合生成超细颗粒,常用于PM2.5模拟或病毒载体研究。
四、单分散气溶胶发生器工作流程
液体挤出:溶液在恒定压力下通过微孔形成连续液柱;
液滴断裂:压电振动使液柱断裂为均一液滴;
溶剂挥发:液滴在干燥腔中失去溶剂,收缩为固态微粒;
电荷中和:中和器消除粒子表面电荷,避免因静电吸附导致浓度损失;
输出控制:通过稀释系统调节气溶胶浓度。
